荷塘月色_淘宝抖音跨境电商卖家论坛社区
标题: 如果在盲目做淘宝,你会在浪费下半年的时间及投入成本 [打印本页]
作者: 合乎 时间: 2020-3-4 12:04
标题: 如果在盲目做淘宝,你会在浪费下半年的时间及投入成本
从以前的bd可以带动电商的一个“产业链”开始到现在电商法出台还是遏制不了bd的现象,是为什么!其实从个人轻身经历来讲,刚开店的时候,个人观点并不推崇bd,可是现实所迫,一个月内,不是一天一单,就是三四天才有两单。看着别人刷起来了,自己也慢慢开始即去尝试。所以我总结了一点想开店,先bd。尽管每年都可以看到阿里严打bd的新闻,可往往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风头一过又开始如“雨后春笋”般都冒出来了!
但是在现在bd严厉打击下,还是只会bd那就固步自封
如果你还想靠bd来操作店铺,操作爆款,已经是不可能了!
今年对于“bd”的打击力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315还未来到,稽查却已经热火朝天,近一个星期内,我们的微信交流群里,时不时会出来:某某店铺bd被抓了,甚至很多top级店铺都没有逃过,很多的top级店铺的状态显示:该店铺当前已失效!
昨天还有人问我怎么bd才安全,先理解为什么SD没有意义了?
1,账户问题
阿里对于虚假交易的稽查机制已经是很成熟了,建立了买家黑名单,什么样的账户会进入到黑名单池中?
异常登录,异常购物,一般来说,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顶多两个买手号,基本上都是在APP中挂机中,时不时打开来翻翻看看!
买手账号:每个买手手上都有5-10个账号,只有在做任务的时候才会上线,而且没有任何的行为标签,所以用这些账号做什么货比三家,收藏加购,过两天再去下单付款,是完全没有作用,不管你在任何的平台上面,被抓的概率基本是100%!
2、返现形式
从开始支付宝返现,再到微信上,再经过微信限额,重新回到支付宝上面,要明白,支付宝本身就是淘宝的,所以我们在阿里的账户信息对阿里系统的大数据里面等于是透明的!
很多互刷的掌柜,被抓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支付宝!
3、价格波动
bd衍生了很多的“副业”。比如:吞货狗,骗单!
很多人在做单量的过程中被骗,特别是高客单价的产品,又没有办法投诉,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
为了防骗,降低被骗金额,很多的商家会进行改价,如:1000的产品改价100-150!幅度这么大,淘宝稽查机制不抓你抓谁!
被淘宝机制审查到的店铺,好点的结果是,删除评价和交易记录,严重的是直接删除宝贝,全店扣分降权,封店,禁用推广工具等等!
其实想要做好店铺、千万别忽略一点就是店铺宝贝人群标签的精准性,店铺人群精准了、点击率转化率数据才能提升、整体的权重也能做上去了、自然流量也得到了提升。
所以总结下来账号问题,标签问题,商品SKU,支付形式等等较大可能引起稽查。
所以我们要变相bd
案例:现在很多人已经很精明了,他不找人bd,而是店铺买满多少送产品,而送的产品需要消费者先付款,再微信返款,很多用户都会去做,在行业内的人去看这就是典型的bd,店铺消费者认为是免费送的,其实对于我们来讲还免去了bd的佣金,而且还保证了安全,这个案例刚出来的时候,那是真的聪明,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利用了消费者的精准标签,他在你店铺买了东西,自然不会标签不匹配而被稽查,这是货比三家深度浏览也做不到的。
所以这年头精准人群标签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进入了2020年。
自从19年开始就进入了历史最严bd管控,一言不合就扣12分、24分、48分,不能刷且刷也没用,流量分配顶层逻辑从uv价值为中心转变成人群价值为中心,店铺标签池对项目经营起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如何快速引爆精准流量?就是迎合平台走,怎么走,他现在不让bd,我们就先不刷,我们先打造精准人群,这没说不可以吧,为什么打造精准人群,第一店铺有精准人群进来的流量也基本是相符的不会你卖流行女装,而进店的是一群老太太,第二就是转化率也会上升,第三转化率上升证明店铺在进步,成交用户增多,淘宝给你的展现也会越来越多,那流量也会增长。可以说没有弊端,唯一的就是效果是需要慢慢积累的。
怎么打造精准人群,市面上很多打标工具,可以自己去找找,打标就是利用电脑算法去模拟真实的情况,从而给账号打上宝贝精准标签。
标签池之战已经打响,如果你还不知道店铺标签池为何物?起什么作用?怎么获取?那你的运营思路该换代了,没有店铺标签池,很难活过下半年!!现在环境规则变了,如果再盲目干,你会再浪费下半年的时间及投入成本。精准人群加上好产品才是淘宝生存的硬道理!
作者: 815045114 时间: 2020-3-5 16:05
这个其实大家都懂,但是好些事,不容易做
作者: samson110 时间: 2020-3-10 21:50
方法对些确实有用,但小类目价格低的不怎么合适。
欢迎光临 荷塘月色_淘宝抖音跨境电商卖家论坛社区 (https://htys123.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