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_淘宝抖音跨境电商卖家论坛社区

标题: 共享经济:褪去概念包裹和炙热欲望还剩下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Early_Duck    时间: 2018-1-22 09:36
标题: 共享经济:褪去概念包裹和炙热欲望还剩下什么?
我所理解的共享经济的演化与本质人类经济的交易模型,从过去到现在有几次比较大的变革。第一次的交易的形态是村落的交易,大概在公元前八千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人类开始在村落里面以物易物,他的整个信任基础就是建立在我们是熟人。我们一辈子会见很多次,所以这样你骗我只能骗一次,骗了之后你就不能在这个村里去容身了。所以在这样的体系下大概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开始产生村落与村落之间的交易。一般情况下就开始产生了货币介质,这个货币介质不一定是纸的,不一定是铜的,甚至有贝壳之类的东西,这是第二个阶段。然后第三个阶段你就发现时间越来越密集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城镇化。城镇化之后就产生了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Market Place。
Market Place 就是在城镇的中间,有很多乡村去到这个城镇,因为大家互相不认识,但是在这个城镇中间有一个大家公允的,是一个交易场所的这样一个地方,大家聚在那一起,这个形态基本上是 C2C 的。最早的时候都是以个体为核心,拉着羊拉着牛去那边互换。而且除了有交易介质之外,最核心的是有交易的基本游戏规则。就是城镇的管理者,他会把那些卖假货的或者频繁的坑蒙拐骗的这些人清除掉,所以这个就是最基本的原型。
再往下走你就发现,大概在四百年前出现了公司。有了公司之后就出现了另外一个变革,就是人不再与人交易了,人在跟一个虚拟的实体交易,叫做法人。在这个时候开始,你会发现有特别多的中间的衍生形态的东西出来,因为有了法人就必须有律师,就可能会有银行,就可能会有担保,就可能会有证券公司,很多的衍生的形态就会出来了。而这些衍生形态都是基于出现了法人这个实体,人开始跟一个虚拟的人去打交道。
这个阶段再往下的一个阶段就是法人这件事情发展到非常大,无边无际。大概在1950年左右的时候,法人这个东西已经发展到极度的庞大了。你看我们说全球五百强,全球五百强这个概念是大概在二三十年前才提出来的,是工业文明鼎盛繁荣的标志。公司这个东西已经发展成像世界一样大的东西了,叫 Multinational Company,到处都有。
所以法人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或者说你这么看问题。你去肯德基吃鸡翅,你再也看不到肯德基老爷爷了,肯德基老爷爷都已经早都不在了,但是这个公司仍然存在,它已经变成一个符号了。所以说法人变得无边无际巨大的时候,衍生出很多问题,因为法人这个体系需要大量的支撑体系去支撑。你会发现职业经理人分成很多结构,职业经理人之外还有咨询公司、法律体系、银行。整个中介体系,为了一个信任背书,人类衍生出庞大的结构来支撑它。
再往下你就发现大概在1990年到2000年中间,产生了互联网的新的一次技术革命之后,交易形态又回归到了 Market Place。最早 ebay 就是叫做电子交易市场嘛。最早的概念就是 C2C 嘛。所以它是一次彻底的瓦解,从一个最大突然间变成一个最小,回归到 C2C 这种模型。然后再会发现说,在这个彻底打散的基础上,又重新衍生出一个逐渐成长的生态。比如说包括一些公司,开始把自己融进去了,大的商业机构开始把自己融进去了,这个生态又开始在打散了一个新的世界之后,又开始重新架构一个世界。你会发现历史的整个大的循环它是在重演的。

共享经济这个体系我认为,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它其实是不可逆的。是因为我们看这个大的历史轮回会发现,其实打散了这个 C2C 模型之后,它回归到了城镇的交易形态,如果这个轮回再往回去推你会发现,之所以叫轮回,是因为它的形态一定会对应回更本源的一种形态。它更稳定的形态应该是村落形态,只不过这个村可能叫地球村了。就基于有共通的社交网络,比如说 Facebook,有微信。基于移动支付,基于大数据,基于很多很多更可信的公共可取的信任介质。你会发现你跟另外一个人,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有可能天南地北的,但是你就可以产生某种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叫做全球公民意识的重新的崛起,就是地球村嘛。这个我觉得是大势所趋,基本上不可逆的。
我们在聊这个事情的这个节点,从这个意思上来看人类的几次变革,到最后你会发现共享经济让人类回归到更原始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天然产生信任的基础的体系,而把中间很多衍生的信任,背书的这种生态逐渐剥离掉了,它们变成无处不在了,像空气一样,水电一样变得无处不在了。
那现在我们站在这个时间点来看这个问题。2016年其实是个非常有趣的年份,今年共享经济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都又一次遇冷的一个年份,大家对共享经济这个事情又在觉得说这可能是个概念,可能是个过渡阶段。它是非常有趣的,其实我们来看电商,以前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或者全球的发展历史也是这样子的。一直以来都是一波又一波的电商的公司,生了又死死了又生。
所以在这点上我们看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或者在全球的发展,我们可能要看这样一个问题。第一个,大的趋势。你(时间)尺度上如果放到十年或者几十年的尺度,它(共享经济)一定会发生。但是如果尺度缩小到一两年你会发现,很多公司可能还是会死,先烈不断的产生。

因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其实不是一个线性的发展轨迹,它其实像个拼图一样,今天拼一块明天拼一块,突然间有一天有一个人拼了最后一块,他吃掉了所有蛋糕。但是你以为他就是那个改变世界的人,其实不是的,因为他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但是在没有拼成拼图之前很多人会觉得,到底有没有这个图解啊,到底可不可能啊,其实可能是概念而已,其实是这样一个情况,进两步退一步进两步退一步这样一个情况。
所以我觉得共享经济,第一,它一定会发生,这是我们从上万年的交易形态的演变上发现它一定会发生。但是第二个,它真正成熟,有果子可以摘的这个阶段,可能会不同的行业差距非常大。有些行业可能很快就有果子可以摘了,但是有些行业摘果子的时间可能甚至要等到五年十年之后,都有可能。

共享经济它的本质其实是供给侧的一个重构,如果我们回到上一次的工业革命,我们发现其实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电在最早应用到工厂的时候,它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有点类似早期的第一波互联网的,对现实世界的重构。它更多的是直接把蒸汽机换成了发电机,是使用的能源结构的一个升级。
而早期的第一波互联网应用的实体行业,他们大多数的就是把获客方式,从以前口口相传,或者是从我们叫街边店,自然人流,换成了我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的方式,或者用互联网的信息的方式,加速了信息流动。加速信息流动有很多衍生的形态,比如加速资金的信息流动,比如我的交易不再用纸质的媒介,而是用电子的媒介。但是这个整体来讲还是第一波的变革,就是把发电(能源)形态改变了。
而你会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二十几年之后,发生了第二波的很大的变革,它是生产力重构,就是工厂本身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电的产生使得整个工厂能源的效率,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以前蒸汽机的时候,它的联动轴的设计,导致它的工厂的规模必须很小,因为联动轴超过大概一百多米的时候它的效率就锐减了,所以所有的设备必须放在蒸汽机方圆一两百米的范围内。所以你会发现这个工场是做不大的,基于这一点你会发现,有很多很多衍生的形态也就发生了变化。比如工场既然不太大,那放在市区也就是OK的,放在市区是OK的也意味着里面生产的工人,可能男性女性都会有,尤其早期都是纺织工场嘛,女性会很多。还有工场的整个组织架构是比较简单的,比方说不需要职业经理人,可能就是领班的一个人,三层结构可能就完了。比如说工厂主、一个领班的、普通的工人,就结了。
那么你会发现第二波的变革,是整个工厂生产形态的重构。因为电的产生,就是因电而起,又跟电无关。它变化的所有东西,其实跟电的效率的提升已经没有关系了,它变化的本质是工厂要搬到郊区去,它的规模变大了十倍二十倍,因为电的电线是可以迁移到很远很远的,两百米五百米八百米一千米,其实电的效率都没有发生锐减。
第二个是说随着工厂规模的变大,你会发现只有郊区有这样的地方。很多工人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以前可能是女性上班的很多,女性上班的方式可能是每天只工作六小时,后面你会发现如果要搬到郊区去,一个人好不容易从市区到郊区,那一定是让他的工作时间更长,这样才有效率。让他赚到更多钱,不然他不愿意出去,所以你会发现工作时间就边长了,工人的数量变多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需要管理的层级,可能不是只有三级了,可能有四级五级六级,可能有流水线线长,可能有经理,经理可能有大区,有片区,有很多的层级出来了。
层级出来之后又衍生出很多其他的体系,比如咨询公司可能就出来了,因为层级多了之后要计算,很多的流程的优化,这个体系就需要有人专门去研究了,包括大学也就出来了。所以说第二波的变革,本质上因电而起又跟电无关。我们互联网也是一样的,我们认为现在我们面临的供给侧改革,就是所谓的第二波变革,它的变革的东西是实体行业,生产本质发生了变化。

对共享经济背后商业逻辑的思考
我认为现在绝大多数做共享经济,特别是做人与人的共享经济的公司,它有些共性。第一个共性就是,大家都是首先看到这个商业模式。第一是因为共享经济这件事情进来了。第二个是在共享经济这里面,他发现人的共享经济是特别容易进入的,门槛相对低,而且市场看起来还挺大的,因为中国人也挺多。身边有些朋友拉着拉着就可以开始做了。那这样的公司从去年到今年,从几年之前到现在一直有在死,成立了,融到一点钱,A轮不到可能就死了,这样的公司其实还挺多的。
我认为看到事物(公司)的角度,是有三个不同的角度,看待任何一个公司或者生意,其实都可以用三个角度去看:
第一个角度就是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去看。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第二个角度是从技术更迭,就是说是不是有新的技术能够支撑这种新的交易的形态,或者新的生意的形态能够产生,为什么以前没产生,为什么现在能产生。
第三个角度我们叫做文化更迭,或者实际的消费者诉求。就是你回归到常识,回归到去观察一个消费者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需求点在哪里,他日常生活是怎么样去理解这个事情的。
从这三个角度去看,那你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是,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特别厉害,听起来特别特别 fancy 而且市场很大,特别是去年的时候,也有很多投资机构都是号称要 all-in 共享经济的,那意味着投资人很多,投资人很多那创业者自然就信心百倍了,胆就壮了。但是大多数的人只是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但是你会发现共享经济这个事情虽然讲的很多,但是对消费者而言,始终是说你利用共享经济这件事情,你解放了供给端之后,到底对消费者有什么样的价值。这件事情其实很重要,而且是很本质的一件事情。那这件事情其实绝大多数做人的共享经济的平台都没有解决。这点对我们来讲也是,我们逐渐逐渐意识到这点其实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对消费者讲(有什么价值),而且这个价值还分很多种。
比方说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的平台上都是牛人,那你自然而然对消费者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价值可能是不可持续的。比方说消费者对牛人这个人群(的预期),其实他有很多的光环效应,他有很多的期许。但是当他去消费牛人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会落入一个典型的困境,实际获得的永远比期望的要低,这个是个死穴,死循环。当他消费了两三次之后,他会发现是不可持续的,他感觉到第一,约牛人不容易。牛人很多时候不理他啊,等很久啊。
二,好不容易约到一个牛人,这个牛人并没有让他,他期望见到这个牛人就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并没有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个就是牛人一般都没有服务精神的,牛人并不是为了使你涅槃或者使你转变而去跟你聊天的,牛人更多的是直接给你经验,从他的角度去出发。
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个行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它的价值是不可持续的,尽管一开始获取用户、拉新会很容易,但你会发现留存可能会很差。这是从牛人开始的逻辑。这是市场上一派共享经济生意体的逻辑。
那第二派的共享经济生意体,它其实是以人人服务人人,草根服务草根的这个逻辑在兴起,其实很想淘宝早期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这个市场上没有淘宝,那我认为这样的公司野蛮成长,最终搞不好也有一大番天地。但是这个市场上任何一个已经既定的成熟的逻辑下的再延伸,你会发现都很难成就一个真正杰出的公司,就是颠覆原来的商业模式往往都不是,把这个东西进行改良就是颠覆了。
所以说真正商业模型的重构其实是,确实是要完全想的不一样的,所以现在人人服务人人这套体系的商业逻辑,更多的是淘宝系的逻辑,它的核心逻辑特别简单,就是不断增加 SKU,做到无比的大,无所不包。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呢,那特别简单,有一个逻辑,就是淘宝已经有的,一些边缘的服务的类目,淘宝不主打的一些类目,特别是跟服务有关的,非标的、长尾的、低客单价的,那咱们把它撤出来。
比方说像手制小零食,手制小零食这个事情本身淘宝不是特别看重的,还有就是手绘啊、灵魂出窍啊、陪聊啊,这种在淘宝上本身体量就不高。这种行业我们把它切出来。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供给和需求都是现成的。本身淘宝上有很多供给嘛,我只需要一个一个去淘宝上拉下来就好了。第二个,需求也是现成的。因为淘宝上本身有交易,有些人还交易的挺不错的,那就不错了,直接把它拉进来之后你会发现,供需产生了一个碰撞瞬间量就上来了。
可能下载量啊,包括用一些市场手法可能瞬间量就上来了。 但是这里面可能忽视了一个最本质的逻辑,就是说你真的要走出来,那真的要走到一个很大的平台,你的本质上的商业逻辑必须重构,你看问题的角度必须完全不一样。我认为一个真正强健的公司,不是说把量做起来了,稍微转一下型他就能够变强健的。
一个好的公司像洋葱,一层一层剥出来是有坚实的逻辑做支撑的。包括这个公司的每一个人,他都能够特别清晰的知道公司现在做这个事情,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差的公司像灯泡,什么火做什么,什么概念来了做什么,一不小心把这个灯泡打碎了。如果这个灯泡可以一路不碎,那还挺好,也许它就可以登堂入室。
但是问题是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灯泡和灯泡之间就要碰撞,灯泡碰来碰去搞不好就碎了。灯泡碎了之后你会发现,除了外面那层概念,里面就是一层迫切的想要火,迫切的想要做大,用欲望驱使的炙热的灯丝。创业者用欲望驱使的炙热的灯丝,除了这个灯丝之外就没有东西了,遇到空气他们就要氧化。










欢迎光临 荷塘月色_淘宝抖音跨境电商卖家论坛社区 (https://htys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