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推广大牛、头部运营、商家讲师,对于推广优化而言什么最重要?他们都会给你一个异口同声的答案:数据。
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根据数据表现进行的优化调整是所有商家在推广中都不可缺失的一课,然而比起数据,许多小白商家往往更相信别人的秘诀、道听途说的经验甚至自己的直觉。然而别人的诀窍在你身上不一定适用,道听途说的经验容易传歪,个人的直觉更是不靠谱,这样盲目的调整往往会导致商家的投放彻底失去方向,陷入迷茫。
比起主观的臆断,数据是商家最好的朋友,因为数据是买家“用脚投票”出来的结果,能切实反映商家的每个操作对买家行为的影响,以及帮助商家预测之后的调整可能会达成的效果。只有根据数据分析进行调整,才能更加心中有谱,不再盲目。从运营层面来说,商家的数据搜集应该包括商品成本、店铺整体访客量、浏览量、商品排名、推广数据(包括搜索、场景、多多进宝等),以及参加活动的数据记录和每次操作调整的数据等。
收集这些数据的目的一是可以横向对比看出近期商品整体表现的变化,对比自身短期运营目标进行主动操作;二是在商品的某些数值突然发生变化时,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出对应的原因,进行调整,而不至于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举个例子来说,时常有商家跑来找我们诉苦,说自己的曝光量数据突然一落千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然而如果商家记录了自己的每次操作调整,就能对应发现,曝光量下跌的前一天,他或是更换了主图,或是删除了部分大曝光的推广关键词/人群,也就能相应做出调整。
【展现量】
判断你投放的力度以及行业的热度
【点击量】
商品被点击的基数
【点击率】
判定商品的主图、标题、价格、销量等因素展现后,消费者购买的意愿
【转化率】
判定商品的轮播图、详情、价格、评价、客服等因素展现后,消费者购买的意愿
【投入产出比】
从收益角度体现推广的成效
【平均点击花费】
单次点击的成本
其他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包括:
【商品收藏量】
体现产品潜在的用户群体,应考虑如何变现
【店铺收藏量】
对整体店铺风格感兴趣的潜在用户群体,应考虑如何变现
数据记录频率也是困扰部分商家的一个问题,应该一天一记录?又或者是一周?一小时?
其实数据记录的频率要根据你的数据分析目的而定。
如果是日常监测,没有大幅调整动作,则每天或半天记录一次;
如果有某些特殊目的,如测图测款,则多以小时为单位(或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进行记录;
在大的调整动作前后(如换图、换详情、调整推广预算上限等),应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记录;
在参加促销活动前后,同样应以小时为单位记录商品表现。
总之,推广数值调整越频繁,数据记录也应当越频繁。因为我们对商品现状的判断和调整需要基于数据表现进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