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热门话题,今天就来深入剖析下这个问题。 为了让大家通俗易懂地了解为什么不应该刷单,我在文中自创了一套“ABCD逻辑” 理论,希望能引起卖家的共鸣。 今年做淘宝,难在哪儿 现在做淘宝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人群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流量和精准流量。 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意不好的或者没有生意的,十之八九的问题都出现在流量上——没流量、流量少、或者有流量不精准等。 而如今,平台的流量情况都不足以用“瓶颈”来形容了,是在下滑。
! W1 W' }% N$ R, c4 T- K% k. I/ f M2 N最近和不同类目的头部商家接触一圈后发现,相比去年: 第一,今年流量整体下滑了20%左右,但是销售情况跟去年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下滑。 从这里可以捕捉到一个信息,就是流量少了,但转化率提高了,也可以理解为流量打散原则越来越强。 在这个情况下,你的人群流量如果不够精准,你的店铺成绩将愈发惨烈;相反,如果你的人群流量越精准,那么你会过得越滋润。 第二,今年的搜索增长态势明显慢了很多。 当你有个单品处在爆发期的时候,你会发现,搜索流量的涨势比去年慢了许多。 这,都是人群问题在作怪。 刷单影响卖家精准人群流量 众所周知,我们的流量来源都属于系统分配,系统会根据你现有的成交人群和浏览未成交的兴趣用户,给店铺推送相似的访客流量,俗称精准人群流量。
/ x2 [$ t% s; K6 i' V) r( b
如果有一半是刷的,那么必然就不是真实的成交用户和兴趣用户。 当你的店铺刷单刷得比较多,你会发现你就像吸毒了一样。 一旦停止刷单,流量和转化率必然“哗哗”的掉;如果这时候做直通车推广,你还会发现点击率怎么做都不高,转化率怎么优化都不好。 另外,真实的销售情况会很不稳定,波动也会比较大。 这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呢? 我们假设你有个月销千笔的店铺,按照“刷1卖1,刷500笔卖500笔”来模拟刷单场景,你的店铺人群标签,假设为ABCD四个标签。 店铺的人群标签核心来源于成交用户和兴趣用户。比如成交的、收藏的、加购的、咨询未下单的、下单未付款的,还有收藏夹的、访问深度深的、多次浏览的、页面跳转多的等等。 再根据这些访客身上的标签,来给你的产品和店铺打人群标签,比如这类人群的年纪范围大概是多少,消费能力如何,平时的购物习惯,衣食住行的特征,平时关联购买其他类目的什么产品等等。 那么现在的ABCD标签里面有一半是真实的,一半是你刷的。 假设你的人群标签可能真实的只有AC,但系统是根据你的人群标签ABCD给你分配流量。 当今天店铺拿到的流量是AC流量的时候,或者AC流量占比较高的时候,你的转化数据和销售数据会比较好看。 但是别忘了,BD也是你现在的店铺人群标签,所以当系统给你分配BD流量的时候,可能店铺的转化数据和销售数据都会不好了。 那还有给你分配的AB、AD、BC、BD、CD、ABCD、ACD、BCD等等流量的时候…… 因为真实的人群流量不精准,你的转化数据必然会跟不上。如此一来就会陷入僵局,必须得持续补单、持续补转化数据,来维持你现有的流量。 刷单,有如“自掘坟墓”。 老客户刷单只是掩耳盗铃 也许你会觉得,用老客户刷单就人群精准了,我觉得这只是掩耳盗铃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每个流量身上的标签都是流动的,是变化的。如果每个人的标签都是永久性,那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全网流量全部乱套,每个人身上会有无数多标签,试想下是不是这样。
- }* s& j4 u( C* l" F5 F所以每个访客身上的标签是有上限的,非要说数值,我感觉应该上限不会超过20个。 当一个访客身上的标签超过20的时候,平台会优先考虑UV价值的体现,把最弱的那个标签砍掉,留下值钱的、砍掉不值钱的。比如砍掉低客单价的商品标签,留下中高客单价的标签。 如果回购率不是很高的商品,用户购买过了已经没有需求的标签了,你强硬地去拉客户下单,给你带来的还是不是精准的流量? 况且,类目都有回购率百分比,店铺也有老客户成交占比,比如你的店铺和行业所在的老客户占比是20%左右,那么你用老客户刷100单,可能“20~20+”单是有权重的,但绝对不会有100单的权重。 当你大量地用老客户去进行刷单的时候,你的回购率和老客户占比早就超越了红线,不抓你抓谁?所以你还觉得老客户刷单不是掩耳盗铃吗? 现在很多都在玩转私域流量,什么叫私域流量呢?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流量,你圈养起来的用户流量。 而老客户可以把私域流量的价值最大化。(不要仅仅局限于你当下能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更应该去挖掘你的私域流量需要些什么) 在优化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卖家可以多思考,怎样才能满足他们更多元化的需求。 如果你是一个卖女鞋的商家,积累了2万老客户,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为他们提供周边类目的产品,比如女装、女包等。 老客户对于卖家的意义重大,如此优质的资源,不应该被浪费在刷单上。 淘宝再无试错机会 以上是站在系统流量分配角度来剖析了精准人群流量和刷单。下面我们换个角度继续说,比如站在平台的角度去考虑。 京东虎视眈眈、拼多多强势崛起,阿里的流量提升来到瓶颈期,怎么捍卫自己的用户不被抢走?核心是要往买家的购物体验上下功夫。
+ f; `7 J) o" U% \+ B' x$ Q所以今年你会发现,销量螺旋好像没有以前好用了,哪怕都是真实成交的螺旋搜索流量,涨势也不如去年,仅仅是成交人数和坑产值的数据有权重,权重还是很大。 但是,平台为了更好地分配流量,加入了一个“确认收货人数”和“买家体验”的权重进来。这个权重一直有,只是现在放大了很多。 比如A和B商品,价格、销售、评价、人群、售价等都是一样。A和B商品都是7天成交了1000笔,A的确认收货人数是700,B确认收货人数是400,其他的好评率服务评分都是一样,这个时候A商品获取到的搜索流量会远大于B,今年之前也是大于,但是现在会变得远大于。为什么? 因为在A和B这类商品的人群里面,新的用户产生搜索行为,平台用确认收货人数和购物体验来作为一个重分值的指标,去分配那些新用户流量的时候,流量价值会更大。这样可以确保给新的搜索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内容的崛起、以及人群流量的打散原则的运用,其实都是为了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 首先,内容可以提高买家的停留时间,以及提高用户的活跃度,让买家尽可能地最大概率下单购物。 其次,人群打散原则是为了在流量不够分的现状下,分配得更合理更均匀。 此刻我们再去刷单,伤害的是用户体验,无非是和阿里唱反调。 刷单是为了刷来流量,在系统监控下,可能你没有被稽查到,也因为系统各个维度的加权,你是拿到了一部分流量。 但根据上文所说的系统流量分配原则,如此一来,系统给你的流量其实并不完全是你要的流量,最后反倒是你一直在瓜分平台的流量,产出却一直跟不上。 流量给你了,你消化不了,你在浪费平台的流量。况且,基于目前平台的流量情况,已经没有给你试错的机会了。 迎合平台、迎合买家,做到一个良性的平衡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结 语 其实做淘宝会变得没有那么复杂。当然现在的门槛也确实很高了,从“产品、视觉、定价、定位、利润、服务、运营”一条龙下来,要做到面面俱到,符合平台的口味,又满足买家的购物体验,这本身就不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这种情况之下就更值得深思,如何在现有的资源上将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 比如提升你的发货速度和购物体验,比如怎么样让买家更快地确认收货……你来证明给系统看,你是棒棒的。
; U2 N+ r/ |3 B [2 w1 Z6 n( s6 w/ {, M4 ]8 X) }, ? i J/ V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