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些机构在分享一些做淘宝的经验,在我的内容正式开始分享前,我先给你分享一个身边真实发生的案例...情况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典型的干货性电商人,追求各种黑技术,前段时间呢,又在某机构买了个深度标签一单顶10单起爆,结果呢?...... 那今天分享的内容,深度标签一单顶10单起爆到底是什么把戏 ?首先我们先思考下:深度标签一单顶10单起爆, 这句话成立吗? 我的回答是:对10%的商家成立,90%的商家不成立.... 你想要知道为什么吗?那别错过我下面的分享.... 好了,正式开始...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起流量不是很好起,而且起流量的周期也拉长了,特别是非标品更加明显,标品影响不大。 去年呢,大家都还在玩7天螺旋,14天螺旋,当产值到了一定的触发点流量就起来了,是这样的吗? 然而今年淘宝把产值的权重削弱了(当然产值还是很重要哈),把标签的权重占比变高了
所以呢,今年是标签年! 外面传的那些个少量单量就能起爆的,也就是利用了标签这个权重维度! 那么你可能会说,这个你也拿来讲,我早就知道了,不就是找刷手提前浏览打标吗? 那我只能说,呵呵,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就这么简单,那我就没必要讲了
1:系统分发展现的原理是怎样的,展现量和标签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标签今年这么重要? 2:什么是标签?你理解的标签和系统定义的标签真的一样吗? 3:标签到底是怎样进入消费者体系 以及 标签是怎样进入产品的? 4:所谓的提前浏览打标,真的能给消费者打上标签吗? 5:真正的标签单是怎么玩的? 接下来我会围绕这5个点为中心和你一起分享...内容很烧脑...你准备好小板凳了吗? 一、系统分发展现的原理 淘宝平台从当年的供不应求,渐渐的供需平衡,供大于求,到如今的供远大于求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如今供远大于求的市场里,市场容量是固定的,甚至下滑的趋势,那么阿里就需要将消费者与商家的利益做一个深度的融合。千人千面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供需演变的背景下诞生的!经过多年的优化,算法已经成熟了! 目前,在算法层面上,一个产品他本身的特征 可以决定 给谁展现,而所有访客决定了产品的标签;从而系统可以在特定的场景里匹配与产品特征,产品标签相同的消费者给与展现!实现货找人这样一个目的! 这句话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哈,我们多揣摩几遍! "一个产品他本身的特征 可以决定 给谁展现"——我们知道一个新品刚上架的时候,产品本身是没有标签的,系统是根据产品的特征,来匹配这个产品应该被展现到什么样的消费者面前。 产品的特征包括产品价格、主图、标题、属性。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说价格,不同的消费者消费能力是不一样的,系统不会把9.9元的东西展现给消费能力100元的消费者面前;
二、分发展现和标签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标签今年这么重要? 你可能也知道,以前系统是按天给展现的,当天的权重影响第二天的展现,很多人玩坑产,666! 改版之后,系统是按照千次展现来的,这样一来,流量就被打散了,流量利用率就变高了... 1、千次展现的原理是怎样的? 一个新品上架后,系统根据产品特征和店铺权重、店铺人群,给产品获得一个初次 单位时间内的千次展现(比如:1000次展现/3天,你可以理解为展现速率。) 然后根据得到的反馈,来决定下一次千次展现的速率,比如正反馈,就会缩短千次展现的时间,可能1000次展现/2天,最短的是1000次/1分钟 如果我们按照1000次展现/1分钟,那你算下,按点击率6%,一天就是1000*60*24*0.06 = 86400个访客! 这个是千次展现的原理。 2、当产品获得了一个单位时间内的千次展现后,展现给谁看呢? 系统会根据产品特征和产品标签(这里假设是新品,也就没有标签可言), 在所有人群中找到符合你产品特征和标签的人群---这些人群我们就称之为人群包,比如找到了10万人符合; 然后根据产品的权重,获得一个理论可以展现人数,新品前期权重低,比如说3万人; 那肯定不可能这3万人都看得到你的产品对吧, 只有这3万人中,在搜索场景中发起了搜索,比如有1000个人发起了搜索, 但是又由于是新品,权重低排名比较靠后,可能消费者不会往下翻很多页,那最后 可能真正只有100个人看到了产品。 当这100个人,给到产品的是正反馈,那么系统就会缩短千次展现的单位时间(展现速率) 如果是负反馈,就会延长千次展现的单位时间。 以此同时,进店访客所携带的标签,会赋予给产品,随着数据的积累,产品就会形成标签,进店访客所携带的标签特征越相似,赋予到产品的特征轮廓就会越清晰,系统给产品打标就会越精准,权重就会越来越高,获得的理论展现人数就会越来越多,产品的反馈好时,获得的排名就会越来越高....不断的正反馈,系统就会根据现有标签,继续给你匹配相同或者相似的人群标签给到产品,展现就会越放越大(协同过滤算法)....就是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 总结一句话:千次展现的单位时间(展现速率) + 人群包(人群覆盖面积) = 决定产品的展现量, 而这些都基于标签的精准才能形成正反馈,才能极致放大产品的展现! 那分享到这步,我们已经知道了 系统分发展现的原理是怎样的,展现量和标签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今年标签这么重要? 我们做个互动,再继续分享后面的内容:
1:为什么说你sd越刷越死了? 根据产品的特征,系统本来想匹配带有A标签的人群给你的产品,看看产品表现。 但是因为你sd,你找到的刷手是带有B C D标签的,那带来的反馈是刷手这部分人带有的标签是正反馈,那么系统就会觉得给你匹配A标签的人群是错误的,应该给你匹配B C D标签的人群,(系统是人工智能,会不断的自我学习),于是,当系统真的把你的产品展现给带有B C D标签的这些人面前时,却是负反馈(刷手没有购买需求),然而更可拍的是,你在源头还在不断的向系统输送错误的信号,所以系统就会根据你输送的错误信号,不断的给你的产品匹配错误的人群...以此恶性循环... 最后要么被抓,要么不给你展现了!所以,你自己才是罪魁祸首,不要怪系统! 2:有的时候你会看到产品流量曲线经常波动很大,起起伏伏的,这是为什么? 在系统给你匹配的某一部分人群表现很好的时候,而且是持续的很好,系统有个协同过滤算法,会根据现有人群再匹配一定相似人群给产品,所以就会出现流量上涨,然后如果这部分人群中大部分都得到正反馈的话,系统会继续给你考核一段时间,如果持续正反馈,系统就会继续给你放大人群包,相反,如果是只有少部分得到的是正反馈,大部分是负反馈的话,那些系统会压缩你的展现,也就会出现流量下滑,然后根据这少部分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再次给你匹配一部分新的人群。 如果你 能解释以上这两种现象,就说明你听懂了
好了,上面花这么大一个篇幅讲这么枯燥的底层逻辑,并不是和你吹牛,我有多懂多厉害,而是想让你通过了解系统分发展现的原理,让你更加理解标签的重要性! 系统的推荐算法是基于标签来运作的!
三、那到底什么是标签呢?如何打标的? 简单来说,标签是机器在不断的学习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把具有共同的典型特征的一群人划分到一类,并赋予了一个分类名。 比如:养生达人,豆蔻少女,太平公主,旗袍女子,数码控,网红一族,白富美等。 其实标签的背后就是一个人群包! 消费者有标签,产品也有标签,标签是如何打上的呢?在讲之前,先给大家普及一个名字:子序列号 这两个网址,你熟悉吗, 两个网址指向的是同一个宝贝,但是对系统来说,两个网址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个网站包含了很多的参数spm,un,original_price等,这些参数对系统来讲都是具有统计意义 的,系统可以知道这个消费只从哪个场景来的,用手机还是电脑,点击进来做了什么动作等等,一切的消费者行为!子序列号为机器的学习提供数据源! 一个子序列号是由场景+行为路径+跳转组成的。 举个例子: 用户A,通过搜索场景,搜索了关键词"中长款连衣裙 碎花",这个词,然后在10分钟内看了5个产品,对每个产品做了相应的动作(如 浏览、加购、询单等),那么这一系列的行为,会生成一条子序列号! 那假设A,又换了一个关键词,再搜索,然后看几个宝贝,就又会生成另外一条子序号。 那么我们先看产品的标签怎么打上的。 具体来说是由消费者携带子序列号进入你的产品,在产品上累积了全部访客的子序列号,子序列号包含了消费者曾经看过的产品的特征,这些特征有的已经形成了标签的轮廓,有的只有某类产品的共同特征,全部集合在你的产品上,当访客越来越多,共同点就会越来越清晰,当符合了某类标签的特征(轮廓)便给标签标记! 所以从产品打标的过程来看,只要进店访客的标签精准,产品在后期形成的标签也就精准! 所以只需要解决进店访客的精准性问题! 好了我们再来看看进店访客(消费者)的标签是怎么打上的。 当消费者多次浏览了很多产品,就会形成多条子序列号,存储到消费者行为日志,这些子序列号会被系统抽取共同特征;当子序列号越来越多的时候,共同点就会越来越清晰,组成一个典型特征,当这些典型特征符合了某类标签的特征时,便给与一个标签标记! 那你平时做的 让刷手搜索关键词,然后货比,就仅仅是生成了一条子序列号而已,根据标签的形成过程,是需要多条子序列号,然后形成轮廓才能打标的。 一条子序列号形成的不是标签,是购物意图,是一个实时特征,一个模糊的需求! 那知道了打标原理后,你的心是不是被外面的某些机构深深的伤害过呢? 四、总结 好了,那现在来回答最开始留下的一个问题, 深度标签一单顶10单起爆, 这句话对10%的商家成立,90%的商家不成立! 原因很简单...... 90%的商家朋友没有好的资源,这90%的朋友就只知道去找各种验号软件,验标签,然后去刷,那当你知道系统定义的标签是如何形成后,你还会觉得有用嘛? 那10%的商家是如何做的呢? 1:他们有老顾客/粉丝 自己的老顾客只用来打标,成交部分很少,因为老顾客“回购”不能超过阀值; 2:他们玩的是粉丝互换 跟别的商家互换精准粉丝,这样就等于有了新的精准客户;这样做的好处是人群精准,也不会踩阀值这条红线;现在人专门在玩粉丝买卖; 特点:人群匹配,需求匹配,没有阀值限制! 3:变种第三方推广平台: 自己的产品挂在第三方平台,平台上有真实买家,有需求。你可以理解为外网的需求客户,最后引流到内网真实成交。成交过程,商家可在平台自定义要求,买家会根据要求得到平台的虚拟币,促使行动!这个目前只有少部分的人在玩! 特点:人群匹配,需求匹配 ,玩美! 上面的几点,你有没有发现都是大商家或者有资金实力的商家,才能匹配上这种资源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