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业务员问老板:“市场上有一个小厂,价格很低,很难对付,怎么办?” ! \9 w- d8 G* u" I" O8 L0 @
老板反问道:“既然这家厂这么厉害,为什么一直是家小厂,而我们却是大厂呢?” ; z. E* ^7 S: A$ q
实际上,低价在市场上通常只是扮演着“搅局”的角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对抗性竞争中,高价经常被低价搅得心烦意乱甚至胆战心惊,但低价最终总是难敌高价,甚至在高价面前一败涂地。
- r& ?7 \+ O: @8 x- n 我们经常发现,市场上销量最差的商品,通常也是价格最低的商品。除非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势,低价不再是常规竞争手段,而是战略竞争手段。在常规的价格竞争中,低价经常被有经验的营销者视为绝望者的“救命稻草”,而且往往也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 R" u& ^0 }9 [1 v5 v 价格高低不是一个纯粹的定价问题,而是营销的核心问题。营销大师科特勒说:“你不是通过价格出售产品,而是出售价格。”老师说:“推销是通过价格把产品卖出去,营销是通过产品把价格卖出去。”
4 s/ p, T3 ^- ^' D 价格以及围绕支撑价格所开展的营销活动,构成了营销体系。低价还是高价,其实是推销与营销的区别。
' [2 F2 O/ s1 J2 n 我们经常看到,低价决定了营销的核心要素只能是价格,因为低价无法支撑其他营销活动。高价决定了它的营销活动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这是由价格所产生的政策空间决定的。
: J$ N- _8 X4 O z- [) ?4 O 高价打败低价是市场的常态,低价打败高价是个案。当然,产业集中过程中战略性的价格战是例外。营销是把价格卖出去,学会卖价格才领悟了营销的真谛。大众对于价格的“常识”,恰恰是营销专业角度的误区。
4 I# n0 c5 E! S1 x! b 低价的无能
+ v9 ?6 w' ~$ i6 U5 o$ D 无论什么价格,都需要相应的营销活动证明这个价格的合理性、正当性,获得价格认同(是否值这个价钱)。但这恰恰是很多人的认识误区。
. R( p! x6 s; t( e/ _' a# b# h 很多人理解的是:高价是需要营销活动来支撑的,而低价不需要,因为低价本身就是证明。
6 R6 w0 t: L" K! m4 K: U 我们经常看到,“裸价”上市基本上是失败的。所谓“裸价”,就是价格到底,除此之外,没有营销费用。“裸价”上市的产品,除了上市之初可能在渠道引起一定影响之外,基本上很难在消费者中产生影响。 $ v4 }6 w* {5 }5 Z! M- W9 V/ Y: v
消费者的购买必须建立在他们对产品的认同基础之上。这种认同源于包装、价格、消费体验(如品尝、试用)、市场推广、品牌传播等。产品上市之后,除了包装和价格的认同之外,其他认同方式都需要一定的营销支持
^. _# |! y0 ~$ ] 价格认同有两个概念:一是价格本身,即价格高低,这种认同不产生购买行为;二是价格与价值的关联,即产品是否值这个价格,这是价格与价值的差异。
, b5 Z4 W' J1 W- K: h+ `7 g( q7 v 低价本身只产生第一种认同,不产生第二种认同。第二种认同是消费体验和市场推广之后所产生的认同。
e# ^7 `" W7 b8 t6 d( _ 价格认同不是源于价格本身,而是来源于证明其价值的营销活动。而营销活动需要营销政策支持,这政策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 n6 p& j, t& t& |
有人认为,大企业的营销政策好是因为企业资源多,这是误解。初期的政策投入,只不过是资源的预支,不是无偿使用,是要通过预留价格空间和未来的销量偿付的。 4 f! v c6 b9 ~2 C) o
正确的价格思维是:新品上市时价格要稍微高一点,然后把利润空间预支出来,用于开展营销活动,以营销活动来支撑消费者对价格的认同。
$ P$ W* y) B; C5 u( @9 {! r 所谓的营销就是销售价格,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1 z. ^% b/ D" ?8 l- P7 Q6 L 当然,我们不能由此推论价格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做好价格与营销费用的平衡。因为越是高价,你越是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来保障价格认同。
h! n8 x! o' v1 J1 F" ` 除了那些有战略性成本而产生战略性低价的特例之外,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基本现象:价格与企业的营销能力成正比。当然,我们很难推测到底这是因为价格低而丧失了营销能力,还是因为营销能力低而不敢定高价。
+ }/ | M& O# W/ ? 多数情况下,价格与营销能力两者呈互为因果关系,因为营销能力低,所以不得不定低价;因为价格低,所以缺乏费用支持而表现为营销能力低。
# N, q K) i3 L+ @+ I* `4 m 有些企业虽然价格低,但初期的营销活动做得大。在早期,这种做法可能迅速见效,有可能成功。然而现在,市场门槛已经很高,这种“短平快”的打法已经不灵了。 8 q; d# b2 y% D+ m
做市场,要求持续投入,没有长期的政策支持是很难的。很多人在竞品短期的低价面前沉不住气,乱了方寸,被诱下水。市场的正常现象却是:低价你方唱罢他登场,而高价者岿然不动。 b8 S! N" U2 J0 o) E+ S9 K: b
高价背后的活力
, d& u' v7 i, D, U 市场活跃度比价格更容易引起消费者关注。低价产品往往是沉默的,高价产品往往是活跃的。 & }( F8 D/ [/ {/ ^$ ~
在终端市场,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畅销的产品往往并非价格最低的商品,也不是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商品,而是市场表现最活跃的商品。 / @+ S* V; m3 _# l0 x O0 e
在终端市场,存在“品牌相似”现象,即进入终端陈列的品牌基本上都是得到市场认同的品牌。甚至在终端市场还存在“品牌覆盖”现象,即商业品牌(如沃尔玛)“覆盖”制造商品牌(如宝洁),也就是说,只要终端认同,消费者也会基本认同。
+ L& F" U6 N* H9 \ U" V 在终端市场,商品很丰富,品牌认同度整体很高,谁的表现活跃,谁就更容易引起消费者关注。消费者关注度才是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 $ Q2 e' p; }% T: B0 m1 \
在中国现实的商业生态之下,被关注是需要费用的。厂家交费,商家给你终端表现的机会。目前,终端最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促销和推广,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终端收取的各式各样的费用,实际上是厂家竞争终端表现的结果。厂家舍得花这些钱,证明终端表现是有效的。
; Z7 H; _) |# Q$ a- O5 F& ` 终端活跃度除了引起消费者关注外,另外一个效果就是让消费者“占便宜”。便宜不同于“占便宜”,当消费者问“能否便宜一点”,不要误解为只要价格低一点,消费者就会购买。 ! D6 d3 j5 a) z$ s. Y. y
其实,消费者这句话传达了两个含义:第一,认同产品和价格,有购买意图才想“还价”;第二,希望在此价格基础上“优惠”一点,优惠可以加大购买决心。消费者表达的“优惠”含义,经常被误解为“便宜”,其实,优惠是“占便宜”。
# D4 ]6 O& R) E: B& Y 让消费者“占便宜”,实际上意味着企业有两个定价步骤:一个是显性的定价,价格通常高一点;另一个是隐性的定价,把成交价降下来。这个过程能给予消费者“占便宜”的感觉。
$ |- _ A1 q, G. S 如果只有一个定价步骤,消费者不会有“占便宜”的感觉。在终端搞的各项促销、推广活动,抛开活动主题的掩盖,实际上是为了让消费者产生“占便宜”的感觉。那些主题,只不过是为了“师出有名”而已。
8 M' L, q- z5 f* L. h 高价的推力
4 q3 B5 d9 }3 K9 v: X 新品上市,价格是认知手段。产品建立知名度后,价格才是竞争手段。
, ]- A- f. h( n* j4 r; j a2 M 新品上市,辅以大力度的传播,获得这种待遇的新品并不多,多数新品是默默无闻地上市。新品上市,消费者缺乏消费体验,凭什么对产品做出判断呢?要知道,如果消费者无法做出判断,消费者是难以做出购买决定的。中国古话讲“一分价钱一分货”,而不是“一分货一分价钱”。对于没有消费体验的人来说,价格是品质的标签,而不是相反。
" ?2 l" u9 |! N e5 y9 B+ t 新品上市的价格,往往不是用于销售的,而是用于为产品定位的。高价传递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定位。
3 T3 s0 C* g) F$ Y5 N: ^9 @, i' K 当然,高价不一定直接让消费者产生高品质的感觉,但低价却很容易让消费者形成低品质的印象。
8 ?: ~- I2 D) P8 O3 } V 对于渠道商来说,最关注的与其说是价格,不如说是价格空间,即利润。在现实销售中,我们看到对价格最敏感的其实并非消费者,而是渠道商、业务员。渠道商与其说是对价格敏感,不如说是对利润敏感。当一个渠道商要求更低价格时,他其实并不打算低价卖出去,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毛利。
( @5 r* m/ n) C2 o! K' S8 R3 Y' L5 X 有些操作能力比较强的渠道商拿到低价产品后,在高价出售时,可能还会自己做一些营销推广活动。营销能力差的渠道商,如果拿到低价商品后顺价销售,后期通常还会再向厂家要政策。
: c* J* f0 D0 v, t% G2 b 在渠道销售中,厂家不仅要制订出厂价,也要制订价格体系,价格体系就是毛利空间。价格太低,意味着渠道的毛利空间小;毛利空间小,意味着渠道推荐的积极性小。如果是知名商品,没有推荐或许还有人主动购买;如果是非知名商品,缺乏毛利空间就意味着丧失了被推荐的机会。 . T y0 A, s1 R$ a+ r
非知名商品的畅销,除了厂家的推广拉动之外,最重要就是渠道的主动推荐。如果不能成为渠道商的“首推产品”,非知名商品畅销的可能性很小。 1 V& v% ]# U# X2 g) _
高开低走,还是低开高走?
. r; I( L* `" l5 _. V" M; G. s9 L 营销有一个基本规律:高价上市,先难后易;低价上市,先易后难。
* @- {3 ^% `) t& |- n 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很容易被低价诱惑。既然能被你的低价诱惑,也很容易被其他的低价诱惑。所以,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忠诚度不高。相反,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很难被诱惑,可是一旦被打动,就很忠诚。所以,低价消费者很难积累,主要是忠诚度不高。高价消费者是可以积累的,可重复消费的。 & X. c, q1 y6 K* G8 k. Q
而市场的成长,就在于不断积累有价值的消费者群。 ' c" ]% u% T$ _7 @. Z( M
在竞争超级激烈的环境下,只有少数品牌具有涨价的能力,比如奢侈品。多数情况下,价格趋势是“高开低走”。有少数人期望低价打开市场,然后涨价,这是很理想的想法,多数行不通。 4 F" H) b$ g' }6 F+ n8 [
价格高开低走,其实符合消费心理学原理。按照消费规律,只有约5%的人是早期消费者,他们对价格不敏感,只对新鲜的事物敏感。
" |4 ~( x* h3 s8 e2 P8 J 价格本身不是定位,但价格决定了消费群,消费群决定了定位,所以价格本身也具备了定位的意义。 7 r' r7 L# b3 \2 {9 }* C9 `1 J
现在IT产品上市基本上都采用了“高开低走”策略,价格“高开”就是为了筛选消费者,让这些通常价格筛选的消费者给产品定位。
8 i# z- ?. K# o5 f& }5 ^, B 价格定位,就是形成某种象征。如果这种象征是大众追捧的,那么,在价格“低走”的过程中,就可以动员更多的消费者购买,特别是让那些价格“高开”时不具备购买力的消费者购买。 9 S! @2 Y4 z: M% R
|